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正文

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投产10周年纪实

2023-08-22 08:14:18 中国石油报

有人说,塔克拉玛干沙漠镶嵌着3条丝带:第一条是塔里木零碳沙漠公路,第二条是南疆天然气利民管线,第三条是环塔铁路。

2013年8月19日,环绕塔里木盆地的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全线贯通,长达3040公里的“幸福管道”连到百姓家的灶台。从此,南疆42个县市、46个农牧团场的各族群众掀掉“黑锅盖”,真真切切体验到了生态、低碳、环保的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


(资料图片)

10年来,新时代的南疆大地,一批批实体龙头企业搭上清洁能源的“经济快车”,促产业助振兴,通向绿色低碳发展的未来,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

“幸福管道”

“壮大”地方产业

从阿克苏市到阿瓦提县有70多公里,路过拜什艾日克加气站时,两名工作人员正忙着为过往车辆加气。一位出租车司机介绍说:“以前加气都要去阿克苏市,冬天排队加气的车特别多。现在,像这样的加气站有好几座,不愁加不上气。”

2018年底,作为阿克苏地区最后一个通上天然气的县城,阿瓦提县抓住时机,加大天然气入户与普及力度,扩大天然气应用领域,绽放出带动产业兴旺发展的活力。

1999年塔里木油田开始向库尔勒市供气以来,“气化南疆”进程不断加快。2013年8月,中国石油援疆一号工程——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建成投产后,塔里木油田持续推进天然气管网联络线建设,促进西气东输管网和南疆利民管网之间实现互联互通、互输互补,有力提升了环塔里木盆地的供配气调控能力。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陆上最大的含油气盆地。1989年塔里木石油会战以来,塔里木石油人征战“死亡之海”,推进“深地工程”,加快落实克拉-克深、博孜-大北两个万亿立方米大气区和富满10亿吨级大油气区,先后发现并开发克拉2、迪那2、克深、博孜、大北等32个油气田,为我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阿克苏地区是塔里木油田油气勘探的主战场,2市7县中,库车市、沙雅县、新和县、拜城县、温宿县境内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近年来,阿克苏地区着眼打造全疆能源资源产业发展基地,依托塔里木油田资源勘探带来的‘福气’,积极延伸油气化工产业链条,一批重点油气化工项目建成投产,实现了资源就地转化利用。”阿克苏地区油区服务协调中心主任王克功说。

位于南天山脚下拜城县境内的气田是为西气东输和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供气的主力气源。2018年以来,塔里木油田在拜城县的天然气产量以9.18亿立方米/年的速度增长,到2022年达到205亿立方米,占新疆天然气总产量的50.56%,拜城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气都”。“2022年,天然气产量的持续增长,推动县生产总值达到145亿元,同比增长11%,跨入百亿县市行列。”拜城县委常委、副县长蒋东辉说。

有了充足的气源,南疆的和田、喀什、阿克苏、阿拉尔等县市的天然气消费结构逐步多元化,城市整体天然气利用率达80%以上。这吸引了南达新农业、阿米娜食品、奥都糖业、新疆明辉新材料等实体龙头企业落户,推进了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农产品加工、能源矿产开发、民族特色加工等产业发展。

集城市燃气供应、加油加气站运营管理、城市热力供应等服务于一体的新疆火炬燃气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志龙说:“依托天然气行业中下游产业链分布,公司从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投运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现在经营区域从喀什地区扩大到克州地区部分县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部分区域。”

随着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的延伸与辐射,南疆各县市以园区为载体和平台,打出天然气深加工链“新名片”,吸引了乙烷制乙烯、天然气综合利用等一批重点石油石化项目落地。环塔里木盆地新型工业化经济带显现,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疆大地,油气资源“香气”馥郁。这个围绕油气产业发展的大市场,拉动600多家当地企业发展、6万多人就业,库尔勒、轮台、库车、喀什等14个城市因清洁能源的助力获得空前发展,天然气为加快推进南疆城市群建设和加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发挥着独特优势。

降污增绿

“气画”优美南疆

82岁的阿依先古·克吉克家住喀什古城。10年间,她家的厨房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用柴火生炉子,衣服总容易弄脏。现在用天然气做饭,屋子里一直都干干净净的。”她家外墙上鹅黄色的天然气管道,成为喀什古城绿色发展的一处新景。

劈柴、运柴、生火……往日的南疆大地,获取柴火十分辛苦。“我家一年大约要用500公斤的柴火做饭取暖。”阿依先古·克吉克说,巨大的需求带旺了街头的柴火市场。

喀什地区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说,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2013年7月建成投运后,喀什地区有11个县市实现了管道气化,百姓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从“烟熏火燎”的柴煤时代跨入清洁实惠的“天然气时代”,改善了喀什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生态环境和产业结构。

从“烟熏火燎”的昨天到绿色低碳的明天,南疆大地迈向了璀璨的未来。随着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的不断推进,各族群众采暖用上了壁挂炉,做饭用上了天然气,沿线地区的经济日益繁荣,百姓的腰包也一年比一年鼓。

过去,一到供暖期,阿克苏市家家点火、户户冒烟,大街小巷烟雾笼罩,空气质量极差。“现在最明显的感受就是能源保供更加有力了,居民生活更加便捷了,汽车加气更加安全环保了,空气更加清洁了。”王克功说。

冬季的天空像罩着一个“黑锅盖”的,不止阿克苏市,和田、喀什等县市同样存在,冬天煤灰模糊了蓝天白云。得益于和田河气田的开发优势,“双碳”目标下,和田市以清洁能源助力绿色发展,大力推动城市“煤改气”工程,建成天然气锅炉586个,总吨位达1102吨,居民天然气入户率高达91%,成为新疆第一个以天然气整体集中供暖的城市,让城市的天蓝了、草更绿了,“玉都”和田再现“丝路明珠”的风采。

在和田做生意的党金涛说:“现在的和田市空气质量很好,冬天能看到太阳的日子多了很多,来这里做生意的亲戚朋友都打算在这里扎根了。”

对于植被脆弱的南疆来说,清洁天然气的大力推广应用让柴火失去了市场,各族群众减少了对绿洲边缘植被的砍伐,有效遏制了沙化扩展的势头,保护了戈壁生态,净化了城市蓝天。

据测算,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投运10年来,累计向南疆输送147亿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替代1955.1万吨煤炭,减排二氧化碳2077万吨。按一棵树每年吸收100千克二氧化碳来计算,“绿色贡献”相当于植种2.02亿棵树。

站在位于喀什市的塔里木油田南疆利民油气储运中心公寓大楼顶部向东南望去,久负盛名的香妃墓的宝石绿穹顶在晨晖中熠熠生辉。这座有着“东方开罗”美誉的城市用上天然气后,空气质量有了很大改观,一年里见到蓝天白云的日子越来越多。

“不冒烟柴火”

开启幸福生活

地处帕米尔高原的乌恰县黑孜苇乡康什维尔村是一个移民搬迁安置村。随着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的深入推进,262户农牧民同步用上了天然气。“这是不冒烟的柴火。”用惯了柴火的居来提·库尔班阿洪如此赞美天然气。

就是这“不冒烟的柴火”把农牧民从砍柴拾牛粪的重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开始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农牧民家庭收入、村集体收入都有了大幅增加。

“去年全村农户人均收入增长23%,村集体年收入突破11.6万元。”康什维尔村第一书记马文说,天然气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农民的生活方式。现在,不仅村民的房子变好了,村里的环境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乱堆柴火、木头的现象不见了,环境越来越好,村庄越来越美。

如今,在南疆的和田、喀什、阿图什、阿拉尔等县市、农牧团场,用天然气取暖、做饭已经不是城市居民的专利,纵横有致的天然气管道也是农村一道别致的风景线,成为助力农村乡村振兴的“加油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五团是从2018年启动天然气入户工程的。现在,一提起天然气,五团居民樊信朋就赞不绝口:“以前都羡慕城里人能用天然气烧水做饭。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壁挂炉、燃气灶,既方便又省钱,跟城里没啥区别!”

温宿县曦隆燃气公司售后胡雷说,五团通上天然气管道后,已有5500户居民安装了壁挂炉,天然气用户普及率高达80%以上,每年还在持续增加。

这是一条管输带,也是一条绿丝带。截至目前,南疆天然气利民供气点由10年前的18个增至79个,年输气量由4.97亿立方米增长到21亿立方米。

天然气管道通向百姓灶台,也通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现在,南疆各族人民取暖做饭时已经找不到“柴”的身影。昔日的“柴”,已回归到它最原始的状态,变成保持生态平衡,让山川更秀美、城市更舒心的绿色屏障。

关键词: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动态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