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薪酬一直是个敏感话题。每当财报季,有关上市券商的薪酬总会成为阶段热点话题。东方财富 Choice 金融终端数据显示,2021 年年报季,中金公司(SH601995,股价 40.71 元,A 股市值 1190 亿元)人均薪酬约为 116 万元,中信证券(SH600030,股价 20.23 元,A 股市值 2468 亿元)约为 94 万元,已经非常出圈。但相比外资、合资券商薪酬,中金、中信薪酬似乎也并不出众。
(资料图片)
近期,中证协网站披露了百余家证券行业 2021 年度经审计后年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过计算后发现,虽然外资、合资券商在内地市场多数尚处于经营培育期,但非常乐意给员工开高薪。在 12 家外资、合资券商上,有 7 家人均薪酬超百万,最高的高盛高华证券 2021 年人均年薪近 300 万,妥妥的别人家的券商!
2021 年业绩情况:强者恒强
我们先来看看 2021 年度券商整体业绩情况。
根据 2 月底中证协公布的整体数据," 十四五 " 开局之年,证券行业表现良好。2021 年全行业 140 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024.10 亿元,实现净利润 1911.19 亿元。截至 2021 年末,证券行业总资产为 10.59 万亿元,净资产为 2.57 万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加 19.07%、11.34%。
券商行业虽说 " 靠天 ( 市场)吃饭 ",但在激烈竞争下," 强者愈强 " 愈加明显。
东方财富 Choice 金融终端数据显示,2020 年,行业一共只有 5 家券商净利润突破百亿元。但 2021 年," 百亿俱乐部 " 成员增加至十家。中信证券以 230.99 亿元净利润一骑绝尘,国泰君安(SH601211,股价 14.75 元,A 股市值 1108 亿元)、华泰证券(SH601688,股价 13.81 元,A 股市值 1016 亿元)、海通证券(SH600837,股价 9.47 元,A 股市值 914 亿元)、招商证券(SH600999,股价 13.96 元,A 股市值 1036 亿元)、广发证券(SZ000776,股价 17.94 元,A 股市值 1062 亿元)、中金公司、中国银河(SH601881,股价 9.21 元,A 股市值 593 亿元)、中信建投(SH601066,股价 23.23 元,A 股市值 1517 亿元)、国信证券(SZ002736,股价 9.38 元,A 股市值 901 亿元)净利润均超过 100 亿元。
在资源越发向头部集中的背景下,券商行业业绩分化也越来越明显。
2021 年共有 8 家券商出现亏损,分别是高盛高华证券、中山证券、东亚前海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汇丰前海证券、德邦证券、网信证券、大同证券。其中大同证券以亏损 7.32 亿元排名垫底其次是网信证券亏损 5.08 亿元,德邦证券以 4.58 亿元排名第三。汇丰前海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东亚前海证券、中山证券和高盛高华证券各亏损 1.59 亿元、8491 万元、5754 万元、5272 万元、1538 万元和 1531 万元。一创投行为第一创业投行子公司,亏损金额为 1538 万元。此外有 17 家券商净利润在 0 元 ~1 亿元之间。
加上上述亏损和微利的券商,行业共有 77 家公司净利润小于 10 亿元(东财统计未剔除单独披露的投行、资管子公司)。
从营业收入指标来看,有 32 家券商收入不足 10 亿元。而收入排名第一的中信证券全年实现营收 765 亿元,这一数据相当于营收排名后 69 名券商数据之和。
多家外资、合资券商人均薪酬超百万
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仍处于亏损、微利的券商中,有一个特殊群体。近两年来,监管逐步放宽了外资进入内地证券行业的要求。多家外资、合资券商先后成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了星展证券 ( 中国 ) 、金圆统一证券、高华证券、瑞信证券 ( 中国 ) 、摩根士丹利证券 ( 中国 ) 、摩根大通证券 ( 中国 ) 、高盛高华证券、东亚前海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汇丰前海证券、瑞银证券、大和证券等 12 家外资、合资券商 2021 年相关数据(上述券商中部分数据东财、Wind 未纳入,为记者手工统计)。其中只有 5 家实现盈利,业绩最好的是高华证券、瑞银证券,2021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43 亿元和 1.47 亿元。高盛高华证券、大和证券、东亚前海证券、金圆统一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星展证券 ( 中国 ) 、汇丰前海证券等 7 家出现亏损。
尚处于开业初期、净资本规模较小、牌照范围短期相对局限是上述券商业绩不佳的重要原因。如星展证券 ( 中国 ) 2021 年 1 月 14 日开业。2021 年 6 月初,星展证券 ( 中国 ) 才取得中国证监会颁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目前其证券期货业务范围仅有四项: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自营、证券承销与保荐。
在 2021 年获得牌照的 6 个月内,星展证券股权业务完成(或进行中)3 单 A 股项目,涵盖 IPO、可转债、新三板等项目。2021 年 7 月 28 日,公司发布了第一份研究报告,截止到 2021 年底,总共发布 21 篇报告,其中包括 12 篇行业 / 公司首发深度报告。2021 年,公司覆盖了 6 个行业并完成了 18 个股票覆盖。2021 年星展证券(中国)亏损 1.29 亿元。
从经营业绩来看,外资、合资券商在内地市场尚处于开拓阶段,仅能实现微利甚至发生亏损都不足为奇,但外资、合资券商在员工薪酬方面却是非常慷慨。
目前公认测算员工人均薪酬的公式为:"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 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余额 - 应付职工薪酬期初余额 " 除以平均员工人数。平均员工人数口径为:(期初员工人数 + 期末员工人数)/2。但考虑到外资、合资券商多数尚处于展业初期,人员进出可能存在更大波动,记者按照平均员工人数、期末人数两个数据进行了测算(如下图:)
按照员工平均人数计算,上述券商中有 7 家人均薪酬超过百万元。最高的是高盛高华、达到 331.78 万元,其次摩根大通证券 ( 中国 ) 为 207.84 万元。摩根士丹利证券 ( 中国 ) 、瑞银证券、汇丰前海证券、瑞信证券 ( 中国 ) 、高华证券分别为 177.71 万元、152.51 万元、151.15 万元、149.01 万元、131.90 万元。
如果按照年末人数测算的数据则大部分略低于上述数据。但高盛高华证券仍然以人均薪酬 297.59 万元排名第一,摩根大通证券 ( 中国 ) 以 200.03 万元排名第二。摩根士丹利证券 ( 中国 ) 、瑞银证券、汇丰前海证券、高华证券、瑞信证券 ( 中国 ) 分别以 172.25 万元、154.12 万元、140.82 万元、137.81 万元、121.66 万元紧随其后。
两种测算方法下,人均薪酬最低的均是金圆统一证券,按照员工平均人数为分母计算,人均薪酬为 62.5 万元,按照年末人数测算为 50.44 万元。
福利好、工资高,内资同行直呼羡慕
当然,上述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是税前收入,也包括社保、公积金等扣除项,还有一些福利也计算在内,因此员工实际到手收入可能低于此数。
此外,外资、合资券商在员工福利、用人政策等方面,也不遗余力向外界释放利好信息。
如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撰写文化建设年度报告时,就将 " 助力员工、抗击疫情 " 作为年度文化建设特色案例。
摩根大通证券(中国)表示,在新冠疫情期间,公司为员工提供弹性的工作方式和资源配置,使得员工能够在家远程工作;公司为员工购买在家工作设备提供限额内的费用报销。公司还为员工提供最多五天的额外假期,目的是为了员工能处理与疫情相关的事务或突发情况,例如照顾家人和儿童等。此外,公司还为员工提供了 3 个半天的带薪疫苗假,员工可以使用该假期进行疫苗接种以及安排加强针。对于 2020 年未能使用的剩余假期天数,公司允许员工额外递延 5 天到 2021 年度内并于上半年内使用完毕,较以往制度有所宽限。
报酬丰厚,还有弹性假期,连券商同行也直呼羡慕。
某内资券商人士对记者感叹:" 我只后悔我没好好学习 , 现在只是金融民工。"
东方财富 Choice 金融终端数据显示,2021 年上市券商中,只有 19 家券商员工人均薪酬超过 60 万元。排名第一的是中金公司,为 116.42 万元,中信证券以 94.69 万元排名第二。
此外,如果以高管薪酬来看,一些内资券商的董事长等关键岗位年薪也低于上述外资、合资券商人均薪酬。
记者咨询了某不愿透露姓名券商人士。其表示在国资或央企控股的券商中,一些关键岗位属于上级股东单位委派;如一些区域性券商的一把手,实际上是省管干部,并非市场化招聘。因此他们的薪酬虽由所在公司发放,但其实不能简单互相对比。此外,即使在同一家公司中,一些市场化招聘的业务条线高管在 KPI 考核优良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报酬远高于一把手的情况。
海外投行薪酬依然是舆论焦点
值得一提的是,有关证券行业的薪酬问题,都容易成为舆论焦点。
今年 5 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建立稳健薪酬制度指引》,明确要求证券公司在制定薪酬制度时,应当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稳健薪酬方案,充分考虑市场周期波动影响和行业及公司业务发展趋势,适度平滑薪酬发放安排,同时做好薪酬激励的极值管控和节奏控制。
放眼海外,4 月 4 日,摩根大通提交监管的文件显示,该公司 2021 年共向 6 位高管给出了 13250 万美元的薪酬,其中 CEO 杰米 · 戴蒙(Jamie Dimon)的薪酬高达 345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2.3 亿元),包含 150 万美元的基本工资和 3300 万美元的绩效奖金。但在摩根大通年度股东大会上,投资者们以 68.47% 的反对票,否决了这一决议。
总之,从外资、合资券商向外界传递的信息来看,飞速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是未来重点开拓的领域。如瑞银证券就表示:" 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已步入深水区,吸引了更多外国投资者和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瑞银证券紧跟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政策,专注于优势领域,为愈加国际化的中国市场贡献力量。"
那么,开拓市场,富有竞争力的薪酬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但在群雄逐鹿的证券行业,外资、合资券商能否通过 " 抢人 " 而突围?值得持续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