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尹希宁)“科研人员依据科研需要,自主决定经费如何使用,大大提高了经费使用效率。”近日,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教授张淳杰提到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效果时说道。
“包干制”试点“包”的是什么,“试”出了哪些成效?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动科研人员“减负松绑”,激励创新主体积极性,2021年10月9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和市财政局联合公开发布《关于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试点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的通知》。
(资料图)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14家依托单位纳入“包干制”试点单位,目前共有试点项目1015项,达到在研项目数的25%。
这样的“减负松绑”解决了青年科研人员在工作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张淳杰团队主要从事模式识别、智能信息处理等方面研究,常常需要根据研究进度调整经费预算,采购GPU设备。
他回忆,试点前如果走完整套调整预算的流程,需要经过多部门、多机构的层层报批,往往批示后设备市场价已经翻了倍。
在“包干制”试点的推行下,张淳杰团队的科研开启了“加速度”,收集并开源了多个细粒度图像数据集,针对少样本识别问题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法。
“科研人员从繁文琐节的各类报表中解放出来,可以专心致志扑在基础研究工作上,以科研成果论英雄,以科研产出为导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卢剑也是第一批试点工作的获益者之一。
卢剑坦言,由于人体具有个体差异的特点,医学基础研究经常面临巨大的困难与挑战,需要在不断及时调整研究技术路线和方案。
“包干制”试点开展后,科研人员可以自主决定经费使用,同时明确责权边界,建立了项目经费的“负面清单”和监督评估管理措施。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也出台了相应的“包干制”配套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加强了科研诚信建设和信用管理。
3月3日,卢剑课题组接到通知,一项前列腺癌人工智能相关新成果已经被国际顶级会议接受,即将于4月末在2023年美国泌尿外科学会年会上报告。这一次,让“数据多跑路,科研人员少跑腿”使得课题组出国交流经费审批流程更便捷了。
北京市基金办表示,下一步还将进一步总结“包干制”试点工作的成效和经验,收集共性问题着重解决,并向非试点依托单位、项目负责人征集改进意见,为“包干制”政策推行提供支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卢剑介绍研究课题。(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尹希宁/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